技术文章

Technical articles

当前位置:首页技术文章微生物限度测定仪的常见问题及应对策略

微生物限度测定仪的常见问题及应对策略

更新时间:2025-09-08点击次数:15
  微生物限度测定仪操作流程详细介绍:
  1.前期准备
  设备检查:使用前需仔细查看抽滤管路是否破损、漏气,各部件连接是否稳固;确认真空泵运行正常,控制系统显示与操作功能完好;同时确保设备接地良好以保障用电安全。
  环境要求:仪器应放置在洁净、无尘、温湿度适宜的实验室中,理想温度范围为18℃–26℃,相对湿度保持在45%–65%。检测过程需在无菌操作台内进行,提前开启紫外灯灭菌30分钟以上,随后运行风机净化空气。
  耗材与试剂准备:准备好经过严格灭菌处理的无菌滤膜、过滤杯、集菌培养器等耗材,以及稀释剂、冲洗液和培养基等试剂。所有物品均需在有效期内使用,并确保其无菌状态。
  2.仪器预热与参数设置:接通电源并打开设备开关,预热5–10分钟。根据检测标准和供试品特性,在控制系统上设置合适的抽滤时间与压力,一般抽滤压力控制在-0.08MPa至-0.02MPa之间,抽滤时间则依据溶液体积而定。
  3.样品处理与过滤:在无菌操作台中,将供试品按规定方法稀释制备成溶液,倒入安装于仪器上的过滤杯内,迅速覆盖无菌滤膜并旋紧杯盖。启动抽滤系统,使溶液通过滤膜,若样品存在抑菌成分,需用适量冲洗液冲洗滤膜以消除抑菌作用。
  4.滤膜转移与培养:抽滤完成后,关闭系统,在无菌条件下用镊子将截留微生物的滤膜转移至含有对应培养基的集菌培养器中,保证滤膜与培养基充分接触。然后将培养器放入恒温培养箱,按照微生物种类设定培养温度和时间,如细菌通常在30℃–35℃下培养3–5天,霉菌和酵母菌则在23℃–28℃下培养5–7天。
  5.结果观察与分析:培养结束后,对培养基上的菌落进行计数和鉴定,依据相关标准判断供试品是否符合微生物限度要求。若结果异常,需复查检测过程。
  微生物限度测定仪的常见问题及应对策略:
  1.抽滤速度过慢:可能是滤膜堵塞、管路不畅或真空泵负压不足所致。此时可更换滤膜,检查并清理抽滤管路,或者对真空泵进行维护保养、更换真空泵油。
  2.菌落计数异常:原因可能包括样品污染、操作不规范、培养基问题等。需要重新检查样品制备过程,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检查培养基的配制与灭菌情况,必要时更换培养基。
  3.设备运行故障:如出现异常噪音、控制系统失灵等问题,应立即停止使用设备,联系专业维修人员进行检修,切勿自行拆卸设备。